ZoeEverdeen

焦虑,凡尔赛,笔记

(友情提示:某些已经在此话题发文的同学请不要误会,这篇文我从历史课一下课就开始写了,不要认为这是抄袭。本文均为我自己的观点,欢迎抬杠,有理即可。部分内容语言可能略有偏激,请见谅,谢谢)

本文约4.3k字,如果你能阅读完全文,在下将不胜感激——

 

看到这个无厘头的标题,相信大家都觉得这个作者神志不太清醒。事实确实如此:我已经快被将近两个月的线上课给冲昏头脑了。

焦虑,凡尔赛,笔记。这三个词语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代学生党的三大热点话题。成为热点的同时,避免不了的肯定是一定的争议。

这篇文章的灵感完全来自于历史课的一件事,故在此写下这篇文章。

 

焦虑

这件事的起因是一年后将要举行的一场考试:历史中考。

其实我们早就知晓这件事,更是知道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。但毕竟还有一年的时间,校内的氛围也轻松无比,因此大多数同学也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,该听课听课,该记笔记记笔记,该摸鱼......继续摸鱼。

直到今天上课,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大家听好了,我们学校马上要正式发文了:要是历史中考成绩没有到全市的及格线,你就没有资格参加学校初三的直升考。”

我们还没反应过来,老师接着说道:“历史的及格线不是60分里拿到固定的分数就行了,而是会根据全市的得分情况,从而设定及格线。要知道,外校的同学们都把历史当主课上的,所以合格分不会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低。”

不能及格就不能参加直升考!顿时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不少同学嚷嚷道“要组团补笔记”“要emo了”“要玩完了啊”之类的话语。

如果光是这样,倒也没什么,我今天也就不会写这篇文章了。

讲完历史中考的事后,老师便打开PPT开始上课了,但听课的同学似乎没有多少。老师正讲得口若悬河,同学们也在评论区里聊得欢——不是在组团打算补笔记,就是在哀嚎自己的历史成绩。

后来发生了什么,我也就不想多家赘述。我只想说,过了十分钟,老师把我们全班都禁言了。

在这里和一班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,毕竟这件事我可以算是始作俑者:是我先在评论区和大家叫板的。

但要说我这么做的原因,很简单:我实在看不下去这样乌烟瘴气的评论区。

“各位,哈哈哈,平时上课在那边嘻嘻哈哈的,一讲到考试就开始补笔记啊抱团啊焦虑得跟个啥一样的,虚伪得有点过了吧。”

这是我上课的原话,我承认我“虚伪”一词用得太重了。

我不想在这里长篇大论地和大家辩论“我们应不应该为考试这件事感到焦虑”这个问题,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以回答了,争执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。所以我们来思考另外一件事:

什么样的焦虑不值得?

既然我都这么说了,那就证明我没有全盘地否认焦虑这种行为(想抬杠的话,行啊,拿出证据)。

对于那些在评论区大声哀嚎的同学,不论你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从众的行为,我想问你一句话:你既然对历史中考这么焦虑,你咋不考虑考虑初三的直升考,高三的保送考/高考/出国考呢?

(那都还早呢!)

还早呢......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呢?

(上海疫情都这样了,这学期估计都没期末考试了!)

那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呢?

(这个也没历史中考紧急!)

没历史中考紧急......你是不想要平时分数了吗?

(......)

以上是一段自导自演的小辩论。相信不少杠精都会像括号里的人回答。当然,如果你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“不想”,那对不起,这样的人我还真高攀不起。

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?对,不要考虑地太多,这只会让你做不好当下的事。

我相信又有人要来杠了:“诶,你这就不对了啊,老师家长不是一直告诉我们要有长远的打算吗?”

没错,有长远的打算是一件很好的事儿,我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批判那些在评论区忧心忡忡的同学们,我只是略微产生了一些反感而已。但大家有没有想过,那些在评论区叹息了一节课的同学们,你们这节课听了多少?笔记记了吗(针对笔记这个问题,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到)?请回答: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什么?古田会议有什么意义?

大家为了自己的未来真是操碎了心,甚至连课都不听了,真是将长远计划发挥到了极致啊,恭喜恭喜。

讨论到这儿,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晰了:焦虑?没问题。有长远考虑?也没问题。影响到当下的任务了?对不起,我不接受。

 

凡尔赛

其实这件事我从很早以前就想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,只是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契机。谢谢历史课,再次给了我一次机会。

见上文,在本身就已经乌烟瘴气的历史课评论区中,混入了一句非常扎眼且非常不应该出现的话:“我历史只考了29分...”

是的,历史考试满分30分。

在这里我并不是想批评这位同学:历史考到29分这样的分数,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。这足以看出他上课认真听讲了(当然也未必),而且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所在。

但这位同学在这里使用了“只”这个字,似乎就不太合适了。

果然,一群出瓜群众开始在评论区说这位同学“凡尔赛”。

不管这位同学说这句话的目的是遵从内心还是刻意炫耀,都可以体现一点:这位同学对自己是有要求的——他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考到30分的。毕竟,全年级只有一位30分的同学,任何对29分这个成绩满意的人都不会用“只”这个词。从这一方面来看,这位同学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。

但是,大家为什么说他凡尔赛呢?原因很明显,大部分人连25分都没到。

所以这就来到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:在什么场合下,该说什么样的话?

凡尔赛为什么会常常被大家批判或者调侃?很简单,那些同学口中“不满意的成绩”往往都超出了大部分人都不敢奢望的目标分数。

但这样的人,真的应该被骂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引用某位同学的话,很多人会“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,多多少少有些完美主义。”确实是这样。就拿我的800米举例子,我状态好的时候能达到3分20秒以内的成绩,这也使得我跑了3分25秒后会略微有些失望(真的只是略微)。当然,这样的后果免不了被大家骂一句“凡尔赛”(骂不是恶意的那种,更偏向于调侃)。

但大家有没有想过:如果我拿着3分10秒的成绩来到体育特长学校,甚至是田径队,还会有人说我凡尔赛吗?大家估计都对我的最佳成绩嗤之以鼻了。

所以这告诉我们什么?外界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一位擅长数学的同学可能在班级,甚至是年级里都表现出色。但来到数学集训队,数学竞赛班后,即使水平没有变化,排名也会随着多位强者的到来而直线下落。

大家明白了吗?一位同学的“凡尔赛”发言也许只是目标的不同以及环境定位的不同罢了。不要将凡尔赛这个词语当成一句口头禅,见到谦虚的人就不经思考地给他们贴上标签。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一位校内的英语强者也许被校外培训班的精英们碾压了呢。

除了对于旁观者的建议,我也想对那些优秀的同学说一些话:有要求是很好的,但说话前请三思而后行,不要说一些明显会让其他人感到反感的话。像“我只考了年级第二”“数学差一分满分,我太差了”这种话显然不合适,除非你以前一直稳坐年级第一的宝座,或者你的数学永远能做到一题不错。

对于凡尔赛这个问题,今天先聊到这里,相信以后还有机会。

 

笔记

记笔记这件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。网上关于如何画思维导图,如何选择笔的颜色等话题早就泛滥成灾了。

当然,我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笔记的这件事还是要感谢历史课。不得不说,今天历史课真是“多事之课”啊。

在老师公布消息之后,就如上文所说,在聊天区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就是“一起组团补笔记吗?”“哪位学霸发一下笔记啊?”......

这种话真的很让我感到恶心。(来,杠精们,想杠就杠吧)

我不想在这里讨论“应不应该记笔记”这种事,毕竟这是个人的选择,我没有资格替别人做如此重要的抉择。

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奔波在各个科目之间,各种书和笔记本堆积成山,看似在认真学习,但感觉没有人还记得记笔记的本质。

问题来了: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?

(这很明显啊,给老师检查用的,我们要评优秀笔记的!)

相信括号里的发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吧。就拿我举例子,数学、地理、历史这三个科目的平时成绩中,笔记分数占的比重是很大的。因此在这三门课上,摸鱼的人固然有(只有数学课是真的没人敢摸鱼),但相比于其它的科目,比如科学或者道法,大家的专注度都会相对地提高一大截。

但笔记经常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会。

“我笔记98分!”“我写的字明明和你差不多,为什么我才96分?”这是检查地理笔记时常常出现的场景。不知从什么时候,笔记也成为攀比的对象了?

即使是线上课,数学老师也会隔三岔五地检查笔记,随即展出一些“优秀作业”。不得不说,那些被展出笔记的同学很认真,笔记用若干不同的颜色标出,确实赏心悦目。

我也完全能理解数学老师查笔记的目的:监督我们有没有认真听课,留下痕迹。

但是,笔记真的是一个人的全部吗?一个人的听课状况,一个人的学习态度,仅仅体现在笔记中吗?这个是我这一节想讨论的问题。

那些在评论区口口声声说要“补笔记”的同学,有多少人会认真去看回放,记下一些重点呢?即使是那些发誓要补笔记的人,绝大多数最后也只是找其他人借一下书和练习册,草草几笔就结束了。

这样的笔记,值得吗?

如果你补笔记的目的只是为了记而记,只是想得到较高的笔记分,想让自己的笔记成为优秀作业,那我想问,你为何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?

不要把大家当傻子,你的虚荣心谁都看得出来。

不说语数英理化这五门主课,是的,这五科的笔记你不想补也得补,有些你自以为知道的知识仍需要再写一遍。

而对于一些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的副科呢?比如地理,历史(在这里申明一下,这里的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,部分专业的学生请勿抬杠谢谢)。不同于主科,地理和历史的绝大多数问答题都更加考验学生的读表,读地图能力,而这个能力并不是通过几句笔记就能够总结出来的。

以我个人“比较”擅长的地理来说(这里的比较只是相对的),我承认我的笔记分数永远不是班里最高的,为什么呢?当别人都在抄老师黑板上的“温带季风气候”“温带大陆性气候”,我瞄一眼以前的地图册就知道了,这种东西为什么还要记呢?

所以我的观点也就呼之欲出了:记笔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帮助你更好地理解,而不只是为你增加一个优秀作业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在完全知晓的情况下,部分(注意,是部分)多余的笔记就不必写了。

其实从笔记这件事,也能反映一个人对于轻重缓急各种事情的安排能力。像那些最顶尖的学霸,不论笔记的多与少,绝对是层次分明的,而不是杂七杂八地混为一谈。

 

写在最后...

对于焦虑,凡尔赛和笔记的分析就到此结束了。这是我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议论文,因此一定存在很多的逻辑漏洞与语言疏漏之处,欢迎大家点评——

其实大家往往会有一个误解,认为我和同学有意见上的冲突就算是吵架了。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。说来有些奇怪,我很感谢那些和我持反对意见的同学们,要不是你们,我也不会逼着自己迈出议论文的第一步。而且在课余时间,我们思想上的碰撞也让我对你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,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你们。所以,谢谢你们。

再次谢谢正在屏幕前的你,感谢你阅读了我的整篇文章。

 

(完)


评论(14)
热度(1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主混圈:花滑,名柯,唐探,原创
tape/b站:zoeeverdeen
ins:zoeeverdeen333
学生党,不定期上线,写手一枚
主要会写同人文,小说,各种随笔,故事etc,均为原创

关注的博客